欢迎进入365-588!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城管新貌 > 城管风采  
打印|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当最脏累的劳动者,做最干净的事”——记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黄埔区城管局垃圾收运工颜柏青
创建时间: 2017-10-18
 

用颜柏青自己的话来说:“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环卫工人,我的一举一动既不惊天动地,也无需面临生死抉择。但一事当前,我只用最温暖的感受去抉择,用最宝贵的价值来衡量,用党员的标准对照自己,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只求拥有一个无悔的人生。”

这位黄埔区城管局车队的垃圾收运工,不怕脏累、恪尽职守,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立足工作岗位高标准要求自己,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组织和人们的认可,兑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承诺。

他为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黄埔区、开发区挥洒了24年的热血和汗水,先后荣获“广州好人”、广州市“优秀城市美容师”、广东省优秀环卫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光荣当选为广东省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团中唯一一名来自环卫行业基层一线的代表。

家教:欲种德先善心

为亚运保洁错过见老父最后一面

翻开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隆回历史简本》可以看到,在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与完善,隆回县一大批青壮年农民开始走出家门,奔赴广东、福建等地务工。“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外出一片,带富一方”成为当时的口号。

颜柏青就是隆回县20多万外出务工人员中的一员。20多年后,他不仅成为了隆回县的骄傲,也成为了他务工所在地——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开发区的骄傲——以一线环卫工人的身份,在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千千万万的进城务工人员以他为荣。

2017年6月,刚刚当选十九大代表的颜柏青,利用双休日与调班1天腾出的时间,奔赴700多公里回到故乡隆回县岩口镇长溪村,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步行到父亲颜德华的坟前,细细汇报自己24年来在外工作打拼的点点滴滴,把收获的荣誉、肩上的责任、未来的打算、抱负,一一诉说。在不知情的人看来,颜柏青的这一举动,似乎带有点“光宗耀祖、扬眉吐气”的意思。但在颜柏青的家人、同事眼中,在长溪村父老乡亲们的眼中,看到更多的是颜柏青的“忠”与“孝”,是对父亲殷切期望的告慰。

时间回到2010年广州市举办亚运会期间,当时保洁任务十分繁重。亚运会开幕式当天早上,他接到爱人从湖南老家打来的电话,说父亲重病住院,叫他无论如何赶紧回家。颜柏青心里焦急万分,但想到亚运会足球、篮球两大赛事的比赛场馆就在区内,不想因为个人的原因而影响到整体工作的安排,只好让家人好好照顾老人家,也没跟任何人提起这件事,一直到亚运会结束,才向领导请假回家。

此时家人才告诉他,父亲在爱人给他打电话后的第3天就去世了。最后一面,他没来得及见上。

时隔7年,想起这件事,颜柏青依旧感到遗憾,却不曾后悔。他说:“家父从小对我们兄弟姐妹的教导,都是以公为先,以大局为重。我没有让父亲失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家贤德育几代人。颜柏青说,小时候,父亲不会说大道理,但常常告诉他们“德可耀中华,勤能兴事业”。这在颜家兄弟姐妹心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成为他们做人的标杆。颜家老父一生克已奉公、省吃俭用,用微薄的收入,保证颜柏青6兄弟姐妹读书。在那个会写自己名字就很了不起的年代,需要多大的信念与修养,才能撑起这家人刻苦求学的路?

颜柏青的老母亲文中秀,已78岁高龄。老人家一辈子没有离开村里,不求儿女光宗耀祖,但总教育孩子做人做事,身要直、心要正。尽管年事已高,但她养猪、养鸡、养鸭,洗衣做饭,样样都行,还经常笑呵呵地对乡亲们说:“日子越过越红火,自己越活越年轻。”

颜家大女儿颜求凤是入党20多年的老党员,连续3届当选为县党代会代表,今年已是她当村支部书记的第16年;家中儿孙,有4个是人民教师。如今,颜家家风清明严谨,一家美名在长溪村家喻户晓,更成为大家争相学习的楷模。村民们都感叹,有此家门,当出好苗子!

原则:为小事成大业

从11吨垃圾里扒出失主证件

1993年,26岁的乡村代课老师颜柏青,第一次远离家乡前往广州,因缘际会,成为了当时黄埔区环卫车队的一名垃圾收运工,这一干就是24年。这份工作,也曾让颜柏青受了不少委屈。不被尊重的职业、民众轻视的目光,与当老师时孩子们的崇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颜柏青淡然处之。就算是面对家人刚开始的不理解和不接受,颜柏青也不做过多的解释,而是默默把手头的工作做好。他说:“这活虽然又脏又累,但我乐意干一辈子。”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普通的环卫工人,颜柏青24年来从事的都是最平凡的一线工作。朴实的话语,却是颜柏青美好心灵的写照。因为工作是卑微的,灵魂却是高贵的。

20多年前的黄埔区,是一个以乡镇为主的城乡结合区,农村人口居多。颜柏青的岗位是跟车收运垃圾,负责的是黄埔区最繁华、垃圾量也最多的路线。每天和20余吨的垃圾打交道,一年四季,垃圾堆里散发出又馊又臭的味道,隔着口罩也闻到。颜柏青坚持了下来。

一天,刚做环卫工人不久的颜柏青和工友正大汗淋漓地在一个村里的垃圾收运点收运垃圾,突然听见有人大声呼叫:“喂,收垃圾的,快过来接。”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小伙子从对面的4楼阳台将一大袋垃圾往下扔,结果仍偏了,腐烂腥臭的餐厨垃圾把颜柏青从头到脚弄得一身脏。在场的居民,包括那名小伙子都吓呆了。面对对方的道歉,颜柏青没有愤怒,而是用随身携带的擦汗毛巾擦了把脸,一边制止工友上前理论,一边清扫散落一地的垃圾,微笑地对小伙子说:“垃圾以后还是放到收运点吧,或者起码放到一楼垃圾桶。”事情在区间居民传开后,这个地段乱扔垃圾的现象从此减少了。

2002年深秋的一天,正在工作的颜柏青和工友接到值班室电话:荔联街沧联社区某小区收运点附近一位居民,不慎把驾驶证、行驶证、身份证等重要证件当成是垃圾扔掉了。这位居民心急如焚地来到垃圾收运点,却发现垃圾桶都已被清空。绝望的他拨通了站点的电话。此时,站点的垃圾已全部装载到垃圾收运车里,车辆正驶往兴丰垃圾填埋厂。

颜柏青和工友一筹莫展:垃圾已装车压缩,收运时证件不一定在站点桶内;即使真的在车上,一车11吨的压缩垃圾,小小的几张证件,怎么找?思索过后,颜柏青握了握拳,和工友说:试着找找吧。于是,他们一边向失主了解证件袋的大小和颜色,一边抓紧和垃圾填埋厂管理方沟通,找了一处平整的空地,把压缩垃圾全部倾倒打散。就这样,颜柏青和2名工友在臭气熏天、蚊蝇飞舞的垃圾堆里细细翻找了整整两个小时,终于成功地从垃圾堆里把证件袋扒了出来。当失主接过证件袋时,眼眶红红,紧紧握着颜柏青的手,不断地说:“谢谢!你们太伟大了!”而当他想要酬谢颜柏青时,却被后者以一句“职责所在,无需挂齿”拒绝。

克己:讲奉献不求回报

连续12年没和家人吃过一顿团圆饭

24年来,颜柏青对自己得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上班从不迟到、早退,更从未请过事假、病假,偶尔老家有急事要处理,也都是利用年休假。

他负责的垃圾收运线,每天至少要跑70多个收运点,多的时候甚至要跑百余点,日均收装垃圾量都在20吨以上。在每天做好垃圾收运工作的同时,他还坚持把各个垃圾收运点打扫干净,把垃圾桶清洗整洁、放齐,即便这并不在他的工作范围之内。

当车队有临时的保洁任务时,颜柏青总是请缨出车;垃圾量大的时候,他主动加班加点;工友有急事请假,他自愿顶班不推辞。每逢春节,颜柏青考虑到单位保洁任务重,休假安排困难,便把休假机会让给有需要的同事,24年来仅回老家4、5次,连续12年没有空同父母和妻子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过年。

谈及此事,颜柏青总是说“好男儿以事业为重”,从不把自己的“让”挂在嘴边,也从不把自己的“让”放在心上。在他看来,以事业为重也以“家”为重,这个“家”,除了远方的故乡,更代表着工作中的“大家庭”。

车队的办公楼、车场周边的花坛一直没有专人打理,不仅影响美观,还容易滋生蚊虫,但由于人手不足,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颜柏青看到这些花草很少有人打理,觉得可惜,经常利用个人休息时间,为单位整理花坛,从不声张,也不计报酬。当车队领导发现后就这件事表扬他时,他只是不好意思地挠挠后脑勺,表示这没什么,车队是他的家,看到就做了。并自谦“就是技术不到家,打理得不怎么样”。

有当地民营企业和个体老板见颜柏青吃苦耐劳、诚实肯干,多次开出高出好几倍的酬劳请他到企业工作,他都婉言谢绝。在他获得荣誉后,更多的保洁公司想把他当作行业竞争的金字招牌,纷纷请他去公司做管理工作,但无论开出多高的工资待遇,他也不为之心动。他说:“近几年来,我是获得了一些荣誉。但这些荣誉的取得,无不归功于组织的信任和培养、同事的支持,我绝对不用荣誉换报酬。”

人生选择总是千差万别。但能够坚守着一份普通甚至不体面的工作,当最平凡的人,做最干净的事,以最朴素和有力的方式,尽己所能,成为推动世界变化的一员,这种背后默默的耕耘和奉献,惭愧着“小我”,成就着“大我”。

如今,作为党代表、人大代表、市总工会常委的颜柏青表示,自己正在从“踏实去做”向“思考怎么做”转变,要站在促进广大基层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发展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发展的角度,为他们工作环境变得更好、生活得更幸福,而想办法、干实事。“群众选我当代表,我要对得起他们的信任,再难,也要去做。”

有为:爱岗敬业屡克难关

建环卫劳模工作室为环保献策献智

简单中创新有为、平凡中敬业爱岗,是大家对颜柏青的一致评价。

2015年,“颜柏青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是黄埔区环卫行业首个劳模工作室。在短短2年里,工作室充分发挥劳模精神,立足行业现有设备和社会资源,开动脑筋想办法,屡屡攻克工作难关,不断破解机械化作业的问题,减少二次污染,为黄埔区的环保事业营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路面泥沙、零散建筑废弃物砂石一直是环卫保洁工作中的一块“硬石头”。环卫工人基本上只能依靠人手清扫,然后将其作为普通垃圾装袋运往垃圾填埋场。有时个别环卫工人为图省事,会把泥沙直接扫入路边绿化带或排水沙井里,严重的会造成城市排水系统堵塞。有关业务部门只能组织人手进行二次清扫清淤,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作为一名垃圾收运工,颜柏青一直在思考,是否有比装袋运往填埋场更好的方式,让这些“硬石头”变废为宝呢?一个想法逐渐在颜柏青脑海中成型:把废弃砂石装袋后,交由有资质的正规垃圾处理企业。以2015年为例,黄埔区日均清扫出来的路面泥沙、零散建筑废弃物砂石等多达15吨,一年下来就是将近5500多吨。如果能将这部分填埋垃圾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可利用资源,着既能减轻填埋负担,还能为社会环保贡献一份力量。

颜柏青和工作室同仁将想法转化成一个初步的方案,向车队领导作了汇报。领导听后觉得这个方法大有可为,在向区城管部门汇报后,得到了局里的大力支持。车队随即以劳模工作室为平台,成立专项工作小组,通过市场走访调研,进行可行性分析,将方案细化。目前,车队通过与有相关资质的垃圾处理企业合作,每天将清扫装袋的砂石交由企业专车清运,由企业进行分类处理,原本的“硬石头”得到了合理的利用,提高了整个清运线的效率与效益。

环卫垃圾运输车辆的污水滴漏问题一直是环卫作业车辆的老大难问题,不仅会影响路面整洁,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然而,过去的防滴漏装置不成熟,密封性低,防滴漏效果不尽如人意。加上长期被腐蚀性强的垃圾污水浸润,强酸强碱导致设备老化,使用周期短、维护成本高,仅滴漏装置的更新维护,每年就要投入20多万,且逐年递增。

颜柏青与同事们拥有多年的环卫作业经验,在队里的支持下,对污水滴漏装置进行了改造研究,提出了对滴漏装置的主要设备——污水盖进行技术改造。他们把过去污水盖更换时需要“换总成”,改成换部分配件,把原本的固定式改成抽屉式,并改进污水盖的主要密封胶和易腐蚀的固件材料。2012年8月,由车队牵头、颜柏青等人组成的研究小组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改良式污水盖投用。2015年工作室成立后,研发改进工作有了更大更好的平台,经费也有所保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第二代改良式污水盖投入使用。与传统的污水盖相比,经过改良设计的污水盖大大减低了装置损耗,更换周期从原本的1-2个月,延长到半年甚至更长,防滴漏效果好,且每年只需经费2-3万元。

由于历史原因,对街面洗扫车运作最关键的水资源补给是环卫工作的一大制约,供水站数量十分少,一套系统的供水解决方案一直无法成形。颜柏青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工作室成立后,颜柏青综合大家的意见与自己的心得,提出:既然短时间内新建供水站不可行,那是否可以结合我们实际行车洒扫路线,积极开拓社会供水资源,合理选点,就近取水,缓解燃眉之急?

他的意见得到了车队领导的大力支持。车队领导亲自出马,与劳模工作室同事们一起把洒扫路线走了一遍又一遍,合理调整规划路线网,与沿线相关社会资源供给方多次协调,成功开发、启用了12个就近社会供水点,大大缩短了供水时间和车辆往返路程,降低了作业成本,水车作业效率提高了至少一倍,对缓解中心城区因加水造成的拥堵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精细化道路保洁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技术”需要革新,关键还是看“人”。颜柏青创新工作室把开展管理创新、方法创新、服务创新和业务创新作为主攻工作方向,努力破解环卫作业中的老大难问题,最终把劳模创新工作室打造成为了展现和提升精细化、品质化环卫保洁创新能力的“阵地”,先进典型培育的“营地”和传承发扬劳模精神的“园地”。今天的他,不仅是黄埔区一个平凡工作岗位上的赢家,还将以十九大代表的身份,带着广州市环卫工人乃至广大平凡工作者的一份期望和骄傲,入京建言献策。(黄埔区城管局 黄慧敏 唐慧 胡有秀)


 
信息来源:黄埔区城管局     责任编辑:黄慧敏 唐慧 胡有秀
 
 
主办: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贤思街34号  邮编:510030
备案号:粤ICP备10079992号-2  维护支持:广州金越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4401000054   版权所有: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欢迎您,您是本站第 位贵宾!